阳光普照,给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关爱
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,1月30日下班回家后,接到医院通知,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密切接触者,家里三人均为确诊患者,目前独自一人带着几个月大的宝宝在隔离点接受医学观察,情绪不稳,紧张焦虑,需要心理干预。
第一次参与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,我感觉压力山大。这项任务很具有挑战性,一是对方的情况很特殊,面临的心理冲击和困难较大,而且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,以我的专业水平能不能帮助到他。二是隔离观察区还是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的,我得做好防护准备。疫情当前,医务人员责无旁贷,没有更多的顾虑,我愉快的接受了任务。当晚我便和同事男男、灿灿驱车赶到隔离点,找到负责隔离点工作的徐院长,初步了解了该名隔离人员的情况,和同事商讨好了干预策略。
同事男男拨通了对方的电话:“喂,您好”,对方传来了略显疲惫和谨慎的声音。说明我们的来意后,他对我们明显放松了警惕,也开始了平静的对话和倾诉:“我们一家都是平江人,现为湖北某部队干部,党龄已有十一年。我们全家平时都生活在湖北,因为亲戚都在平江,所以每年过年时都会回来住十来天。这次回来我们身体都没有任何不舒服,局势也没有现在这么紧张。22号武汉宣布封城,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就没有再接触其他人了。大年三十我父亲出现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我们去了人民医院检查,由于平江不能做冠状病毒的检查,不能确诊,我们采取了居家隔离措施。如果在回来前就知道这个病毒这么严重,我们肯定就不会回来了。我和我的家人都是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……”从他的诉说中,我们大致了解的事情的原委,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作为确诊患者家属的担忧、委屈和忧伤。
王老师一家人在疫情形势还不是很严峻的时候回到平江过春节,因为没有身体不适症状没意识到一家人被感染,按照习俗走亲访友,当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采取了隔离措施,但还是给密切接触者、亲人、朋友带去了麻烦。全家人甚至亲友的姓名、住址、电话、行程、照片等信息被社会公开,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、微信应接不暇,有善意的问候,也有恶意的指责,甚至谩骂、侮辱,各种小道消息越传越离谱和可怕……
王老师是一名军人,这次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回来,本以为给平江人民争光了,但万万没有想到,领导上门送喜报的照片还未来得及正面宣传,反而成了打击新冠肺炎患者的反面宣传照,一家人都成了过街老鼠。

其实,他们一家也是疫情的受害者,父母和妻子都被病毒传染,除了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,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,他们担忧疾病能不能治好、一家人以后的生活、亲朋邻里的相处……”
从王老师的谈吐中,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很有素质、有涵养的人。对于政府对他们这些密切接触者采取的隔离观察措施,他表示能理解,也会很好的配合,他说:“我是一名军人,这样的隔离比起部队的训练根本不算什么!”字字句句铿锵有力,彰显军人本色。
我们的对话因为孩子的哭闹被打断了两次,在隔离区内一名护士的帮助下,最终才成功完成了沟通。他进来隔离区已经四天了,没有时间洗澡,没有时间睡觉,因为他要照顾小宝宝,而宝宝在妈妈入院隔离前都是母乳喂养的。一个男人带着9个月大、处于断奶期的宝宝,难度可想而知。“有时我在想,宁愿我和我儿子的检测结果也是阳性的,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……”这句话让我们倍感揪心,我们不知道这次新冠病毒将给他和他家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,至少目前,他们一家人是不幸的,也很艰难。
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,人人自危。你可曾考虑过这些被传染、被隔离的人,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的感受?

目前疫情还没有得到全面控制,在这全民处于危难之际,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能做什么?我们可以做什么?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关注当前的疫情防控体系上,积极配合国家的防控措施,而不是去攻击那些无辜的受害者。没有人愿意被传染,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那些主动看病的病人和主动隔离的人们!我们在听从政府命令、做好自身及家人防护的同时,也以最大的善意去关注和支持那些不幸被传染的人们。他们需要的是医疗救助和人性关怀,而不是抱怨、不是流言蜚语,更不是不人道的舆论和谴责。我们要隔离的是病毒,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、关怀,大家多一些理解和温暖,那些不幸被病毒传染被隔离者就会多一份战胜疾病的信心!我们也能早日驱散笼罩在我们上空的疫霾。

我们再次回访王老师时,他告诉我们他的家人现在基本康复了。在隔离点内的那段日子感触很多,一是医务人员很不易,他们也被隔离,不仅要完好医疗任务,还要照顾他们这些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,他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敬意和感激;他也感谢政府、感谢所有关心他的工作人员。他说希望能看到社会上更多的是正能量的传播,也希望今后的日子不再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。

是的,在隔离点,层层防护服隔离了病毒,但隔离不了我们勇敢、善良和充满爱的心。
我相信冬日渐远,必将迎来春暖花开!
